CY

78 Followers

0 Followings

5 feeds

CY

Related Profiles

Feeds

#影評 #誣罪審判 #有劇透 首先,基於電影名字叫「誣罪」審判,我們要先假設主角沒有罪⋯⋯ 故事講述身為前瓦爾蓋達成員嘅毛里塔尼亞人主角被剝奪自由,之後於軍事監獄內被嚴刑迫供,大約六、七年後,人權律師及軍事檢察官嘅出現,真相慢慢被揭曉,最終主角於法律場上戰勝美國政府,最終重獲自由。 當中帶出了即使於美國及西方世界這些於別人眼中比較文明嘅地方,也會出現一些極權及剝削嘅極端行為;基於對文明及制度上嘅信任,電影內主角曾經表示對比起他兒時生活嘅地方(毛里塔尼亞),他現在(主角於德國工作)已不用擔心或害怕面對警察,但諷刺嘅係,拘捕、押送他的是比警察更高層次的軍方以致國家。 電影最後出現咗兩個情節令人不勝唏噓 第一,主角於監獄內用視像於法庭宣誓,錯誤跟隨朗讀者以「你的名字」作為自我嘅稱呼。即使主角是個聰明及有學識的人,但遇到軍事監獄內的剝奪及去人性化,也會使其慢慢失去自我意識,這恰恰回應了自由的重要。 第二,奧巴馬政府嘅上訴。 一句沒有聲音的句子於片未出現,陳述得非常輕描淡寫,更能夠表現到世界嘅荒謬。 劇情嘅鋪排並非平舖直敘,當中出現很多主角的回憶,但係整個故事不難明白,雖然電影最初用要很大的篇幅去交代背景,但整體結構尚算工整及流暢。130分鐘嘅內容,大家只要養足精神,應該不難理解。

情迷電影節 活地亞倫講嘅係:「過去係最美好嘅,紐約亦係我所鍾情的。」 導演從鏡頭裏呈現的是對經典的致敬,也看得出他對懷舊嘅執着,再者亦都從對白裏看出他對紐約嘅鍾情。 鏡頭裏看到不同電影大師嘅經典場面,主角Rifkin身穿嘅美軍field jacket ,導演慣用嘅黃色燈光,電影處處都顯出一種活地亞倫式嘅Vintage。 雖然近年活地亞倫飽受負面新聞纏繞,佢所鍾情嘅紐約亦都好像離他越來越遠,但係佢嘅劇本裏卻沒有離棄過這座城市;感覺就似筆者面對今日的世界。 「過去係最美好嘅,香港亦係我所鍾情的。」 人生意義係乜? 《The Myth of Sisyphus》裏卡繆提及Sisyphus被懲罰將巨石推上山,然後巨石從山上滾下,他要從山下再將巨石推上山,永無休止,作者想從此表現出人生嘅碌碌無為,而活地亞倫亦借此說出主角Rifkin寫不出一本曠世傑作,令他感到被嘲諷的無奈,以至之後主角提及佢年輕時睇完依本卡繆嘅著作後所發的一場惡夢,整個橋段令人會心一笑。 而面對伴侶嘅背叛,你會選擇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采,還是忍一忍退一步海闊天空? 筆者會問要有幾多創傷或要經歷幾多才可以像電影裏嘅角色,面對背叛的那一種平靜;會唔會背叛就係關係裏組成嘅要素?定係一段婚姻關係對現代人來說是自找煩惱? 總括來說,整部電影充滿活地亞倫式嘅存在主義,嬉笑怒罵,喋喋不休,熟悉他過去作品嘅影迷,很容易就會墮入其中;雖然中心思維及故事沒有什麼突破,但西班牙美媚嘅風光,意想不到嘅黑白鏡頭,以及種種活地亞倫嘅拍攝手法,總會令你有種回歸嘅溫暖。 #影評 #電影 #movie #電影推薦 #電影語錄 #活地亞倫 #情迷電影節

#影評 #電影 #電影推薦 #電影語錄 最近睇到有關 Figbt Club<搏擊會>响大陸改結局嘅報導,激發起我再 Netflix一次,冇記錯應該係第三次睇,印象中每一次睇都有唔同嘅感受⋯⋯ 覺醒 生活從來都沒有自由過,不論身處於任何機制及環境下,只要沒有極緻咁放棄我們對既有生活嘅理解,我們都一樣空虛、我們一樣寂寞、我們都一樣在受困⋯我們能接受原本的生活是因為大眾有止痛藥,而物質就係所謂的止痛藥,但在資本主義下絕大部嘅人都會失去其對濫藥嘅控制能力;大眾都傾向更多的選擇,但大眾都從不理解選擇往往只是提供一條通道由一個漩渦去到另外一個;謊言充斥著生活,大家都樂於享受著糖果的甜美,當週遭環境及意識形態都被糖衣滿滿咁粉飾著嘅時候,大眾己經失去本身擁有抵抗力嘅DNA,慢慢忘記自然的睡眠是從來不用安眠藥來幫助的,漸漸所有人好像在夢中或失去意識一樣,分不清現實與否。Tyler Durden 就從這個時出現,他的出現是始於破壞,主角炸掉自己間屋嗰晚,佢地一齊飲酒、暢談理念、再激烈咁大打一場,依場戲解釋咗覺醒的由來,由Tyler 這個角色充分的去表現出一個心底的問號,這個問號就是「為什麼」? 行動 由實質嘅行動啟發咗「為什麼」,接下來Tyler更想用行動來推翻既有嘅機制,相對於佢嘅做法,我哋是否應該更傾向自我思想上的革命?是的,我們與Tyler 不同,他有貫徹實行的能力,所以他可以策劃一個破壞計劃,這是因為他不論思想或是行動上都是自由的,他不受任何倫理、既定、法律所限制;但我們卻不是,我們的行為受所有制定限制,而跟Tyler 更不同的是,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嘅時候,我會十分輕易放棄自己嘅理念,而由於自己係無神論,更令我明白到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就死亡跟理性產生任何妥協;但我傾向相信當所有限制都被超脫時,也許我們都能夠真真正正咁成為Tyler…而所謂思想上的革命,顧名思義就是思想上的而不是行動上的,我們看待事物以及作出的回應,要永遠都保存著意識,意識令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且意識是我們生存在這冷漠的世界裡最後的屏障,即使我們不能也不會去摧毁各個信用卡大樓,但是我們更應該從形態上表露出對不公平的世界的不屑,不妥協。 结局 其實個結局係點改都好,自己係沒有想法的,是好是壞,每個人也有不同睇法,只須要慶幸自己可以看過原版,因為原版故事帶給的啟發性一定較改版多,我都明白所謂啟發性對於一個意識形態或制度黎講,未必有任何價值,甚至乎係負資產……另外大家亦要明白及相信一樣野,就係自然嘅法則,物極必反,當一件事走向極端嘅時候,自然界自然有佢平衡嘅方法;講返個故事,有一個解讀都幾有趣,就係話最後被殺死的其實係主角 的真身,意思是否係大眾必需把真實嘅自我意識殺死,才能迎合到這個冷漠的世界?

月黑高飛 — 一首勉勵當下香港的古典樂章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月黑高飛,1994 年上映,當年還在上小學的我,在那時資訊沒有發達的日子 ,當然没有看過此片 ,現在回想小學那些日子 ,慶幸有不少快樂的片段。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總有一些比較艱辛的時刻,例如在學業上,追不上踏入所謂精英班的要求,承受著不少的壓力……如今試想想,是否在那時某程度上已經開始被導入所謂的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呢? 差不多三十年後的今日,正在艱辛對抗疫情的同時,自我意識經常提醒著自己不論肉身或心靈上跟本從沒有享有過自由,不談肉身在疫情下行動上所受的約束,在心靈上,那些被社會、被工作、被制度所定義的自我,在自我意識革命後所產生的掙扎,令心靈上實實在在感受到所謂的牢獄之苦;看完全片之後,打開了一點點,就是希望跟自由是有掛鉤的,被制度化的人思想上往往被限制於希望之光以外;Morgan Freeman 所飾演的 Red 在戲內說:「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my friend, it can kill a man...」,『沒有希望就像死魚一樣』這個是陳腔,但要抱得住到此話的真諦其實並不容易;幸好大家有 Tim Robbins 飾演的 Andy 安慰:『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s something inside they can't touch..….HOPE』從而帶出 『希望』能令到即使已被制度化的人,也有能力跨越心裡監獄的高牆。另一方面,因為制度跟自由實際上是處於一個二元對立的局面,從而明白到一個制度的存在是需要信任,而對制度的過份信任最終只會限制人的希望,令人緊緊關閉著雙眼。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之所以能長期於 IMDB 評分高據第一名,除了說出的『希望』非常震奮人心外,很大程度在於戲內所隱喻的處世理論及訊息非常豐富,如果要細說全部可能要有排,除了上段講的自由、希望、制度之外,當中不限於關於物質與心靈寄托、工作、尊重、金錢、地位、學習、時間、堅毅.……但我接下來想講的是獄長跟 Andy 的利益瓜葛。 少許劇透,電影講及 Andy 身為獄囚,利用他自己的聰明才智,終於得到獄長的賞識,在他身邊擔當助他洗黑錢財務顧問,地位相對於其它獄囚是相當超然的,而獄長亦相當倚賴 Andy 的專業知識,從而得到很大的經濟利益;直到一日他們的關係急速轉變 ,Andy 得知誰人令他冤枉入獄後,要求體系内身分地位最高的獄長助他尋冤,但得到的回應是被關入幽閉室作懲罰,連將消息告知 Andy 的 Tommy 也被誣蔑逃獄,最後被獄卒射殺。這一段情節充分表現了在不公平的階級制下,當權者可以用上極端的方法維謢整個制度以 及既得利益,即使面對常人理解為黑白分明的事,也會做出顛倒是非的決定,而原本看似地位比其它獄囚超然的 Andy,在面對及揭露真相時遇到的非人性對待,亦都揭示了 『地位較其它獄囚超然』的假像,簡單的推論,獄長如果失去 Andy 的幫助,便失去其黑錢上極大的利益,而如果 Andy 因查明被冤枉而能重獲人身自由 ,獄長便要承受 Andy 很可能舉報洗黑錢的巨大風險,所以他用上最極端的手法懲罰了 Andy 及處決了 Tommy,在他的角度是否相當合理?但在 Andy 立場 ,整件事令他更清晰明白到自身的處境,以及迫使到他要逃獄的決定更堅決。這個章節,在切切實實投映現時的社會及企業文化,階級裡的既得利益者只會把目光放在自身利益上 ,他們往往會漠視下層的勞動力,善於對勞動階層製造虛假的錯覺;他們亦會反對勞動層進步,因為維穩是他們真正的堅持,而且進步是超越,超越有違他們的堅持,總之所謂的既得利益者通常都只能焗限於他們被制度化的世界内,竭力保護他們看似高人一等的地位,沉醉於看似被尊重的社會認同,迷失於沒有意義物質世界,對於此筆者歸究是由於功利主義的傾斜及現代人太著重短線利益而忽略長遠目標所做成。 電影內提及 Andy 向 Red 要求一把六至七英寸的石錘,Red 表示如果要用這樣的石硾來掘地洞逃獄.應該要六百年 ,最後 Andy 只用了十九年時間;一個看似愚公移山式的比喻 •實質上是表明了目標清晰的重要,亦都反映出很多人因為心中沒有希望而忽視長遠投支的效果,情形就似股票投支,大眾往往熱衷於短線抄作,享受著賭博式的快感,卻忽視了長線投資龐大的經濟效益;希望同時會帶來目標,目標達成又會帶來滿足,而我們人生所謂的滿足又是否像賭博式的快感可以彌補?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選擇,就像 Andy 說:『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而更貼切的是 ,如果從票房及經濟角度出發,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當年並不算成功,雖然當屈奧斯卡有七項提名,最後卻末獲一獎,但三十年後的今天,影片卻高據 IMDB 排名第一,口碑一流並被網民喻為神片,箇中相對短線和長線、票房(經濟)和口碑(目標達成)的解讀可謂不言而喻。 最後想講一下為什麼 Andy 用廣播器在監獄裡播放音樂,獄長與獄卒們會有如此大的反應;音樂是一種藝術,藝術創作是需要自由意志,恰好在監獄內被打壓者被打壓的就是自由意志,囚犯在獄內只有相信紀律,正如獄長所說:『 I believe in two things, discipline and the Bible... Here you'll receive both. 』,喚醒囚牢的自由意志等同誇越他們本身所信任的以至顛倒成個系統,音樂在這裡的象徵恰當其分。當音樂正在播放時,Red 說:『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na know. I would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was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I tell you this voice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i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moment every last man in Shawshank felt free.』 最後總結一下: - 信任成就制度,制度局限希望,希望帶來自由。 - 不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被某程度上的制度化,將意識投放於制度外,就會找到自由。 - 制度的崩壞,故因為沒有完美的制度,但更大的因素是在於人為,而不是制度本身。 - 有希望就有目標,向目標努力,Get busy living. - 所有藝術創作都是出於天馬行空,那是一個沒有界限的世界,比我們所了解的所有維度更廣闊。 #月黑高飛 #shawshank #movie #film

怒り 被欺壓成心中狂燒的怒火 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因而向無辜的人下毒手,看似並不合理;但相同地,在兇手的角度下,工作上被無理的欺壓,之後又意想不到地有陌生人向他施以同情,也可以是絕對不合理的,所有合理與否的道德及邏輯於怒火中燒的人來看,己經變得一文不值,當下的情感戰勝所有界限,這就是『怒』,但電影帶出的問題不止於怒本身,而是進而帶出大家為什麼會怒,那就是欺壓。 我們都是受害者 電影裡三段故事,三個疑犯田中、田代、直人,以及一些角色如優馬、辰哉、愛子,都一樣受著某種的欺壓,不論在工作上,家庭上,社會上,性向上……我們常常聽到聲音鼓吹人人平等,但現實是,在基本的社會制度框架下,會無可避免地造成上層對下層的壓迫,而當大家掛著滿口人義道德時,世界還是會不斷發生一些不公義的事情,往往這些落差都會迫得大家瘋狂起來,所以我們都是受害者。 我們都是施害者 其實世界是没有邏輯可言的,好人不會一世好運,壞人也不一定會受到制裁,先不討論因果及信仰,當世界沒有辦法找到所謂的合理時,人就會失去邏輯,情感主宰了兇手的行為並告訴他不要信任任何人,所以面對陌生人的幫助,不但没有令他感恩,還使他有種莫明的羞辱,最後狠下毒手,在落手殺人的前提下,很明顯地兇手是一個施害者;但即使你沒有那種失去理智的怒火,也一樣會無心插柳地成為施害者,像田代一樣,為了不為所愛的人添加麻煩,選擇了偷偷的離去,他的離開其實也是一種施害:亦都像愛子一樣,對田代身世的懷疑,也某程度的傷害了田代;至於優馬的故事線,身邊種種聲音及跡象,驅使他開始懷疑身邊的直人,到他恍然大悟的時候,他終於明白自己的懷疑也是一個施害。 還觀以上種種,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往往充滿著疑心,但人的關係偏偏是由信任開展出來的,而不信任亦會帶出不堪的後果,那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會先選擇信任,而之後又會對身邊的人懷疑? 如果感性是出於與生俱來的內在情感,那麼理性就是來自累積經驗的機能反應。 人本來是虛浮的,因為虛浮,所以要找來踏實感來平衡,而踏實感可以來自基本的道德倫理概念,追随一套概念最根本就是信任。由此推論,信任就是出於虛浮所引申出來的感知,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内在情感,所以我們都會先選擇信任。但現實世界是會不斷挑戰本來的認知,所衍生出來的就是無窮的怒、無盡的受害者及施害者,那種受傷後的自我防禦機制開始覺醒,並與自然的情感拉扯,經過反反覆覆的洗禮、傷害,來自經驗的機能反應佔了上風,人開始對所有東西都抱有懷疑,失去信任進而令到關係瓦解。歸根的是,我們需要信任,如失去了,所有關係或制度都無去再運行下去,人更會因此走向瘋狂。 而電影裡最後帶出的曙光是,人還是有選擇權的,你可以選擇令所有關係瓦解進而走向萬劫不復;你也可以選擇像田代一樣,追随著感性並順其帶領:那終點縱使未必是伊甸,但至少在信任萌生的一刹那,曙光會照耀並溫暖著你我的世界,怒的激蕩會像潮退般暫時褪去,虛浮的人生會顯出一絲的希望。 #怒り #movie #film #電影 #影評 #japanesemovie

nearD 電影會 🎥 好戲連場

電影迷不可不知道的電影出爐資訊 入嚟一齊分享電影海報、預告片、影評、製作花絮& 戲院優惠!放工放假想輕鬆吓~梗係去睇戲啦! 大家睇完戲記得上嚟講兩句 👋🤣但唔准劇透架! #movie #film #cinema

nearD 電影會 🎥 好戲連場

電影狂人

121 Followers

0 Followings

258 feeds

電影狂人

Johnny Man

122 Followers

0 Followings

22 feeds

Johnny Man

CY

78 Followers

0 Followings

5 feeds

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