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澳門科大等研疫苗一針已有抗體 將進行臨床試驗 #理大 #理工大學 #理工 #poly #polyu #武漢肺炎 #COVID19 本港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香港理工大學今日(3日) 宣布,與澳門科技大學及其他中國內地的院校合作研發疫苗,並取得突破性進展。該項研究發現,重組RBD蛋白疫苗在動物身上,可誘導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帶來抗病毒的強大保護性免疫力。該研究近日於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 研究團隊預計很快可進行臨床試驗,而疫苗的生產成本比其他疫苗低,至目前為止,在動物實驗上暫時未見有太大副作用。團隊又多次強調,港府對疫苗態度積極,同樣認為是很大突破,團隊亦曾與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多次會面。目前,團隊已與台灣藥廠簽合同,將會預留800萬劑疫苗給港澳。 動物注射疫苗後 7天或14天內可產生抗體反應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表示,感染新冠病毒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是病毒利用其「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S-RBD),與宿主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介導宿主細胞進入。研究團隊發現,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作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可於單劑注射後的7天或14天內,在鼠、兔子和猴子上可產生強烈而有效的抗體反應。實驗動物產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斷了受體結合區域(RBD)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表示,簡單而言病毒進入人體後其蛋白會黏着人體細胞受體,並進入細胞繁殖;而抗體則可黏着病毒冠狀蛋白,故不能與人體細胞結合。他比喻病毒有如鎖匙,而注射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可如「香口膠一樣黐實鎖匙,所以入唔到屋裡面破壞」。 劉又指,目前在動物實驗中,100%可成功產生抗體,「猴子打一針已經有極強免疫力」,但免疫力持續時間仍研究中。 團隊已與港府會面 當局反應積極 劉耀南比較理大疫苗與其他新冠病毒疫苗,指部份疫苗有不少副作用,而其團隊研發的疫苗則在動物實驗中沒有明顯副作用;而內地有疫苗注射後所產生抗體數量不多,喉嚨及大便仍有病毒。他又相信,其疫苗成本遠較其他疫苗低。 被問到疫苗何時可進行臨床實驗及推出市場等,劉耀南僅回應指很快可進行臨床實驗,要待相關機構批准。研究團隊亦與台灣一間藥廠簽署合同,而條款包括要預留800萬劑予香港及澳門市民;另外亦有外國投資者表示希望可合作。他又透露,已與港府會面,包括薛永恒,當局亦認同是很大突破,反應亦很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