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書展上網獲好評 香港同展不同命?(二) 台北網上書展 官方支援全面 「不論外在如何風雨,病毒如何險惡,閱讀決定我們視野的高度,也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優勢,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學習,點滴累積所孕育的閱讀養分,將使社會跟群體共榮共生。」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回覆本報查詢時說。銷售書本方面,台北國際書展網頁的「Onlilne Book秀」環節,邀得155間參展單位各自精選10本推介本,並整理出版社的資料,於網頁界面一覽無遺,方便點選連結至各出版社官網,亦提供平台讓出版社上載自製的宣傳或節目短片,瀏覽界面清楚易用,支持書業完成本年度的新書推廣。 本地出版社 變陣靠自己 本港貿發局主辦的第31屆香港書展於開展前兩日宣布延期,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上周出席活動時表示,疫情緩和會盡快舉行包括書展等展覽,未來該繼續以「雙軌走路」,結合線上和線下形式辦展覽。書展網頁6月時推出「文化線上行」活動,疫時鼓勵持續閱讀及學習,羅列合作單位的文章、有聲書、過往書展講座片段、網上藝文展覽連結等,單位包括新鴻基地產推出的閱讀平台「點讀」、網上活動「全民抗疫,以讀攻毒」、文化相關文章等,但並不是新書或眾多參展商之推介。據了解,局方將協助參展單位透過網頁及應用程式宣傳各類書籍。 「基本上會展書展宣布延期後,官方沒有做過什麼幫忙。我們只可以機動地去回應,靠自己。」水煮魚文化總監羅樂敏說。延期消息一出,書業紛紛推出網上書展自救。水煮魚文化原定參展攤位以「文學五十擊」為主題,出售自家出版作品及蒐羅港、台好書,宣布延期翌日便立即開展網上書展「自閉書展」,分回合推出書本至8月14日。羅樂敏續稱,由於涉及運費及有送貨的便利,網上書展每張單購書量較實體多,至少有3至4本,可是銷售單數大幅減少:「網上書展展開約3星期,還未追到去年在會展幾天的銷量,亦無助開拓客群,書展始終可接觸一些平時不太看文學作品的讀者。」另一單位點子出版剛剛完成10天網上書展,出售作家橘子綠茶、有心無默、恐懼鳥等新書,總編輯余禮禧表示,出版社過往數年多數把新書集中在書展推出,書展為全年一大市場銷售高峰,他坦言:「網上書展銷量暫時較去年下跌三成。」 「散收收」 讀者易錯過 對於有批評指「網上書展」只是減價噱頭,羅樂敏認為亦是無辦法中的推廣形式,亦配合書展檔期效應。書展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打書釘」,向來部分大型網上購書平台或書商均有「試閱」功能,提供幾頁供讀者一睹,但因為資源及準備需時問題,部分出版社未有相關配套。至於令人期待的講座環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網上書展,把原定現場舉行的講座改至網上,影片先由作者或講者簡介書籍,並設網民發問環節,包括雷競璇講《古巴家書》、黃沐恩講《情動於中:生死愛慾的哲學思考》等,提問相當熱烈。可惜,大部分出版社或書店短時間內只可安排介紹短片。 眼見網上書展四出,羅樂敏無奈說:「現在很『散收收』,讀者都要自己去找,很易就錯過。其實書展官方肯整理一下,在電郵或網頁公布都幫到手。」水煮魚文化、點子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均參加了網購平台Pinkoi現正舉行的「宅.讀.樂」,及預定下周一開始的HKTVmall網上書展。余禮禧則認為,由官方主導的推廣方法,不及坊間平台固定客源及市場力量,成效似乎不大,也難以全面推動閱動風氣。他點出本港書展的結構問題:「始終書展在於貿發局都只是全年其中一個商貿活動而已,不似會投放很多額外資源去推。」 本地出版業受重挫 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出版社及書店期間只可自救?又有多少本錢「拖」?余禮禧指出,本地出版業受到重挫,當下急切需要實際援助。就書展延期,除早前有關參展費的資助,政府表示會繼續透過防疫基金措施為業界提供支持,但參展商「整個行業最崩潰的是準備展覽的成本」,書展搭建費、運輸費損失慘重,對中小型出版社尤其打擊大。 長遠來說,閱讀風氣才是知識交流的培養沃土。再次看看台北國際書展,公布延期後總統蔡英文發起在社交平台貼出自選的書單,號召全民疫時閱讀,多方響應分享書單,引起熱話。事實上台灣最近推出的振興援助「藝FUN券」,中獎市民可用於登記的藝文單位及商店消費,而暫時最多人支持的是書店及出版業,佔約整體四成,隨後才到電影院和藝文展演產業,可見當地讀者的熱烈支持。有書,也要有讀者,一本書被閱讀時才真正發揮其價值。 #書展 #書 #香港書展 #書展2020 #台北書展

Related Feeds

最近朋友生日想買本書送比佢做生日禮物🎁, 請問邊度網店有做優惠? 或者邊間書店,會比較齊全,多書可以現場揀? #求解答

《三日介紹三本書》 呢三日我會 post 三本書,一日一本。 每日我會提名一位朋友加入,提倡閱讀同文學的風氣。 我選擇 弦夏知懿 ————————————————————————————— 第一日:《1973年的彈珠玩具》/《1973年のピンボール》 《 1973 年的彈珠玩具》是村上的第二部作品,承續「老鼠與我」的主題開展,為了奠立自己的風格也為了證明《聽風的歌》不是譁眾取寵。 相對《聽風的歌》而言,《 1973 年的彈珠玩具》故事性更強,看完後也會明白村上春機在「老鼠與我」三部曲中想表達那種「少年與成人」的邊界,如果不能順利成為成人,那人該怎麼辦? 主角經濟生活都不虞匱乏。生活在「生活」裡,卻好像無目的無方向地只是活著,但並不是行屍走肉。仍然努力活得自在、活得舒服,但不去愚蠢死腦袋地向一個固定目標突進,也不想去跟人爭奪什麼、追求什麼。「活著」的本身就是目的,「村上式的虛無」其實並不虛無。 只是,人活在社會中,就算甚麼也不做,也會受到別人的注視,因為在這個自己都不能審視自我的時代中,人們卻不自覺地審視他人。 老鼠就是「我」內心的一個分身,「我」和老鼠其實是村上自己的一體兩面。兩者在「我」和老鼠大體上是一同出現的,場景也大半局限在傑氏酒吧中;但是在《 1973 年的彈珠玩具》中開始把「我」和老鼠明確地切割開來,用交替出現兩股故事的方式來對照。 「我」就是因為社會,因為自身等各種原因渴望成為大家眼中的負責任成人,老鼠則是渴望停留在個少年時代的單純,在兩邊的拉扯之中,不是步向自我毀滅,就是其中一方必須死去。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只不過是在好久以前已經死去的時間片斷而已,雖然如此那溫暖的感覺還多少像古老的光一樣,到現在還在我心中徘徊著。」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在老鼠的眼中,我們在少年時不斷地把東西往懷裡抱,這段時間所得到的,就是整個人生所擁有的,之後便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消失。 「不管怎麼進步,怎麼變化,結局都只不過是崩潰的過程而已。」 倒頭來反思,到底甚麼才是「成為成人」呢?故事中兩個主角在經濟上,在自身上也沒有問題,也不需要依賴他人,那到底為甚麼又需要應付大家,成為大家眼中的成人呢? 「一個季節打開門去了,另一個季節則從另一扇門走進來。人們急急忙忙地開門,喂!請等一下,喊道還有一件事忘了呢。可是那裡已經沒有任何人,門關上了。」 到底成人的責任是由誰來決定?由誰來決定誰負責甚麼?是不是不能停留在「少年」呢? 順便一提的是,《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形象首次在這裡出現,而且話題也有延續,都談到井、車站和小鎮。 村上作品可以深入探討的地方很多,隨著村上作品的增加,村上本身的思考模式與內心世界也愈來愈可以拼湊出完整的面貌。隨了能在村上的作品中了解仔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外,也可以藉由閱讀他的作品,了解我們所失去的東西。 如果你喜歡《1973年的彈珠玩具》,可以回去閱讀「老鼠與我」第一部《聽風的歌》,然後閱讀第三部《尋羊冒險記》。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 「我相信有,妳也最好相信。」 #三日介紹三本書 #1973年的彈珠玩具 #村上春樹

怪叔叔出新書!! #怪叔叔の散步道 #疫流怪叔 #明報出版社 #香港書展 #書展

香港書展

由於疫情嚴重,第31屆香港書展已經取消,明年再見。

香港書展

NO PHOTO

2 Followers

0 Followings

100 feeds

NO PHOTO

Gina Tam

4 Followers

0 Followings

39 feeds

Gina Tam

Xoxo

7 Followers

8 Followings

112 feeds

Xoxo

弦夏知懿

0 Followers

1 Followings

27 feeds

弦夏知懿

消失的密友

0 Followers

0 Followings

1 feeds

消失的密友

China

Hong Kong

New Territories

Sha Tin District

Sha Tin District

Hong Kong Island

Wan Chai District

Wan Chai District

Wan Chai

Kau To

Ma Liu Shui

Tate's Cairn High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