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整左出黎!而家菲林相機都可以用佢黎測光喇😭😭😭 petapixel.com/2020/03/02/this-tiny-hotshoe-light-meter-is-perfect-for-film-photographers

A new light meter has taken Kickstarter by storm this week thanks to its incredibly small size. The so-called "Reveni Labs Light Meter" is a tiny digital

Related Feeds

Snowing #天空 #throwback #旅行 #travel #winter

《皇都遊》上 有幸跟朋友在發展商的帶領下,正正式式遊走一次皇都戲院。 打開玻璃門後,沿著樓梯拾級而上,味道沒想像中的重,也許是因為天龍桌球會去年年底才正式離開皇都戲院,所以這裡並不舊。上到桌球會的迎賓櫃檯,已放上一支支清水和各式各樣的電筒,大概是為了其他來參觀的客人準備吧?事實上我去當天已經遇看過兩隊人來參觀,聽聞一隊是外國的保育團隊,一邊是發展商的來賓。 在迎賓櫃檯看去,兩排桌球棍的保存架整齊排例在左右兩側,好不氣派。而在皇都還是戲院的時候,這裡就是等候入場的位置。當年皇都戲院的創辦人很清楚,經濟發展了,人就需要娛樂,在香港這個中西合壁的地方,特別在小上海、小福建的北角,需要考慮的東西就更多。 最初的皇都戲院,稱作璇宮戲院是一個高級的娛樂重地,現在在戲院的後面還有一座璇宮大廈,璇宮戲院好比外國的歌劇院,表演的不是管弦樂隊就是著名的男女歌唱家,可見得當時的璇宮戲院就如現在的文化中心或是香港大會堂。 有趣的時,創辦人沒有選用當年大多數地方都會用的羅馬雅典石雕來突顯氣派,反而選了《蟬迷董卓》這一場境來製成浮雕。雖然稱作《蟬迷董卓》,但當中的「蟬」卻是一位希臘女神,加上身邊的東南亞的舞姬,再配上芭蕾舞……實在是很適合當時華洋雜處的北角。不同國藉的人看到這幅《蟬迷董卓》就會有不同的感覺,回想起不同的文化和記憶吧。 當璇宮戲院變成皇都戲院後,立馬把地下的停車場改成商場,又在皇都後建起兩棟高尚住宅。說是高尚,但這兩棟卻超出人們的想像。先說位置,在填海之前,這兩棟大廈正正是對著維港海邊,加上皇都戲院下的商場好比現在的銅鑼灣時代廣場,再加上皇都戲院這個娛樂重地,可想而知當時住在這裡的人非富則貴。這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很多人由上海及福建等地帶著為數不少的財產來到香港,還有不少知識份子落戶北角,加上來港工作的洋人,也成就了當時北角的繁華。 有時候皇都戲院在早午晚三個時段會上演不同的「戲」,在早上是一般的電影,中午是粵劇,晚上是歌劇,可想而知當時的北角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猶如電影中的上海灘。 在五十、六十年代的香港,還有人穿著上海的傳統服裝走在街頭上,當中不乏長衫旗袍和兩件式的褲式唐裝衫。特別是當時的小上海北角,相信在街頭上穿著長衫旗袍走過,就有如現在穿著外國名牌走在中環的街頭上吧,當然也包括如「馬姐」裝扮的褲式唐裝衫和穿著西裝的男士,能夠想像到那是一個多麼有趣的光景。 回到天龍桌球會,先別過迎賓櫃檯,再多走點樓梯,便是桌球室內。戲院比起外面看來闊大得多,先映入眼簾的是數張上好的桌球檯圍著中間的小高台亂中帶序的排放著,在接近門口的三張桌球檯上,都放著數十枝桌球棍,大概是桌球會搬走的時間沒帶走的共用桌球棍,也可能是那些沒被主人帶走的桌球棍吧,只能躺在沉靜冰冷的檯上。 桌球室看起來像是個冰冷而巨大的封閉式建築,但想到建築物的原來目的也不難理解。四面的牆壁看起來很厚,但在上面的額外修建卻顯得有些廉價,我沒正式數過,但在平台和小閣樓上,大概有十數張桌球檯吧。 我不時回頭看向那大約兩米闊的大門,是因為我討厭這座建築物嗎?應該不是,只是在這種封閉式建築物中,應該有數個出口,而我只知道我身後的那一個。走在平坦的木地板上,就算是踩在地毯上,也能清楚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 就算以極大的好意去看這個地方,配上天台那飛拱形混凝土桁架,也覺得滿像某種擱淺在城市中的巨大海洋生物,而這生物神奇地在死後沒有立即被微生物分解腐化。事實是這裡一丁點生命的氣息都沒有,真正的情況更像是這生物正慢慢的消耗著自身的生命,也正等待著其他生命,或是人類,進入其中提供繼續生存的能量。 看著牆上的裝修,雖然能看得出有很大的一部份都是舊有的戲院裝飾,但也能明顯地看出一九九七年天龍桌球城接手的時候,也沒有很刻意的復修或是保留皇都戲院的東西。最直接的就是把當初的二三等座全都拆走掉棄,把銀幕拆走,然後以舞台的高台作為基準,起了一個木質的平台來放置桌球枱,也就是我們正踩著的地方。然後是二等座,因為二等座是樓梯式上展,所以桌球會直接在樓梯上加上支架,再架一個木質的小平台來放更多的桌球枱,木質的小平台下有一道小門,打開後可以看到那些支架在黑暗站立著,也看得出來這裡是當時用來存放雜物的空間。 從這邊是走不上小平台的,在平台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條小樓梯,就跟現今的戲院設計一樣,特別的是這兩條樓梯的地板是當年的膠質地面,踩著質感奇怪的膠地板慢慢步上小平台,這裡只有五張桌球枱,但和下面不同的是,這裡放著整齊的桌球和球棍,彷彿剛才有誰正在準備打桌球,只是因為我們的到來而先行回避似的。 原本再往上看就是特等座。這裡要先說明一下,當年的特等座是給那些社會的上流人士和有錢階層坐的地方,也就是說是跟二三等座是完全分開來的,二特座的天花就是特等座。特等座可以由迎賓櫃檯前後的通道直接上去,也可以由皇都戲院商場,也就是當時的停車場坐電梯上去,要知道在五十年代,有電梯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更何況是只有上去特等座這一個目的電梯?在當時能使用這道電梯已經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了。 這時候負責人跟我說,發展商已經看過了,幸運的是特等座完全沒有被破壞。桌球室像是處理舞台和三等座一樣,把特等座的樓閣伸延開來,把整個二三等座的空間包起來,然後用混凝土把兩個拱門入口封起來,也就是說特等座在一九九七年之後就被完全密封起來,整整二十三年也沒有人進去過。在得知那生還者一樣的特等座被假天花靜靜的封鎖在樓上的空間,不禁抬頭看去。真想看看特等座是有多豪華,雖然結果可能比不上現在的戲院,但也想見識見識當年的氣派與奢華。 可是,發展商因害怕建築物中有石棉,當中產生的石棉粉塵會導致肺部纖維化,形成肺塵病,還能誘發支氣管肺癌、胸腹膜間皮瘤和其他惡性腫瘤,是為世界衛生組織界認證的一級致癌物,所以在復修完成之前不能對外公開,甚是可惜。 在離開主要的桌球室後,再走過另一個較小的桌球房,根據資料顯示,那小桌球房在戲院年代或是天龍桌球年代也是只有 VIP 能使用的房間,在皇都戲院時期,這裏可供那些上流階層或投資者優先看那些還未上映的電影或是電影片段。 走在黑暗的後樓梯中,看到幾個被淘空了的巨大音響箱,當中的主要元件都已經被拿走變賣了,只餘下木製外框,像是遺留在生物體內等待分解的廢棄物一樣。這裡的地皮與小平台樓梯一樣,是膠質地板,不同的是這裡的地板破損十分嚴重,有些已經化成碎片了。在後樓梯中,腳步聲的回音更大,再配上踩在膠皮上、碎石上和不明名的金屬材質上,每一步的回音也令我覺得像是有很多人一起走。 走著走著,來到特等座的入口,在這裡開始可以從留下的建築細節看到當年的奢靡。先說天花邊上的浮雕走線,也就是那種滿滿的裝飾風藝術(Art Déco)風格設計,透過簡單的直線和幾何圖案,來追求機械之美,規律的三角形、直角和線條如同某種放射狀的幾何圖案,卻又簡單地構成一個前後密閉的裝飾落在四邊牆角,而在當時來說,這種設計可算是未來的象徵。 每向天台走一步,那種陳年的味道就漸重。這裡的「陳」,不是「霉」,不是那種濕悶的空氣。如喝下陳年普洱茶後,口腔中會遊走著那一陣奇特的味道。這氣味一鑽進鼻頭,就算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但總感覺自己正身在歷史之中。 空氣像是被牆壁天花過濾後再釋出,明明天龍桌球會是在二零一八年尾遷出皇都戲院,但是愈往天台走,那種年份的感覺就愈重,雖然知道往上走是天台,但卻不知道往下走是通向哪裡,甚至不知道轉角那道門能不能打開,更別提門後有甚麼了。 #北角 #皇都戲院 #璇宮戲院

之前因為天氣、工作、身體的原因,一直都未能拍到這棵彗星。但昨晚終於給我遇上,不用再等6800年。所以說只要不放棄,總會找到想要的東西。另一半也是一樣,即使以前未能找到或找到不對的,只要花時間去追尋,總會找到的。 #烏溪沙

攝影隨影

攝影隨影

TAY

87 Followers

3 Followings

2995 feeds

TAY

Owen

10 Followers

0 Followings

99 feeds

Owen

Lucas

0 Followers

0 Followings

10 feeds

Lucas

一片空白

1 Followers

7 Followings

161 feeds

一片空白

花花

48 Followers

1 Followings

50 feeds

花花

Andrew

4 Followers

14 Followings

8 feeds

Andrew

Acco Choi

51 Followers

2 Followings

21 feeds

Acco Choi

肥仔通

1 Followers

2 Followings

59 feeds

肥仔通

China

Hong Kong

Kowloon

Sham Shui Po District

Sham Shui Po District

Shek Kip Mei

Kowloon City District

Kowloon City District

Wong Tai Sin District

Wong Tai Sin District

San Po Kong

Hung Hom

Hung Hom Bypass

第1座 Block 1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disputed)

Kai Tai Factory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