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介紹三本書》 呢三日我會 post 三本書,一日一本。 每日我會提名一位朋友加入,提倡閱讀同文學的風氣。 我選擇 Xoxo -————————————————————————————— 上世紀,我們讀《大亨小傳》; 現在,我們讀《大都會》。 唐.德里羅 ( Don Delillo ) 在2003年出版這部作品,然而,在2008年爆發了次級房貸危機,彷彿真如德里羅預示了資本主義的衰敗,房產、股票等市場不斷炒作,水漲船高的價格創造出虛構的繁榮,最後亦如泡沫般破滅…… 艾力克在路途中經歷了各種事件,身上的衣物配件亦漸漸變少,意味著一個自我毀滅和自己解溝的過程。直到到達理髮廳時,已是一副落魄的模樣,甚至在只理了半邊頭髮後便決然離開,拿著一把理髮店老闆給的手槍而前去尋找刺客。 當無法預測日圓的走向時,對於執著於平衡、規律與模式的艾力克便想抓緊一些自己能控制的東西,就是逐漸安排著自己的毀滅過程,甚至連要刺殺他的前部屬都看出他是刻意安排自己的失敗。 因為過度執著於平衡、對稱,而忽略了不規律的因素。在這個逐漸將世事都數據化、數值化的世界,人們是否也在走向一個凡事用數據模式來分析的情境呢?而被忽略的不規律性,是人的情感、直覺與個人好惡,這些難以估算的特質,漸漸被埋沒在逐漸爆炸的資訊之海當中。 小說中不停提及「資本主義幽靈」在蓬勃發展下已經過度超支經濟,鈔票猶如一張張借據般發印,若如此持續下去,建立在人與人間信任的紙鈔,終有一天真的會變成千元大鈔還不如一隻老鼠來得有價值…… 本作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艾力克與部下談話時,對方問他為何堅持要穿越壅塞的城市、到另一端的小理髮廳去剪髮,而不是把理髮師叫來辦公室或座車中為他剪頭髮,艾力克則告訴他,剪髮這件事不單單只是需要一個理髮師,理髮廳的座椅、鏡子甚至是牆上的月曆都是構成理髮這件事的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類不斷簡約、縮短進行事物的速度與模式,但並非加快了事情進展的效率,只是省略了其中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因素。 但是,這些被省略的事物,真的是因為他們不重要嗎? 亦或者只是人們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呢? 就像現代人習於使用網路交談,雖然比起當面說話便捷得多,但是關於「對話」這件事,無論是語氣、表情、聲調或者只是肢體上的微小挪動,其實也是構成「對話」的一部分,而有時這些要素所傳達出的資訊比起文字要來得豐富而重要。 #大都會 #Cosmopolis #三日介紹三本書

Related Feeds

最近朋友生日想買本書送比佢做生日禮物🎁, 請問邊度網店有做優惠? 或者邊間書店,會比較齊全,多書可以現場揀? #求解答

收到書展入場票了 不過唔知去不去到呢? 結果都是去不到,出年再去吧!

《三日介紹三本書》 呢三日我會 post 三本書,一日一本。 每日我會提名一位朋友加入,提倡閱讀同文學的風氣。 我選擇 弦夏知懿 ————————————————————————————— 第一日:《1973年的彈珠玩具》/《1973年のピンボール》 《 1973 年的彈珠玩具》是村上的第二部作品,承續「老鼠與我」的主題開展,為了奠立自己的風格也為了證明《聽風的歌》不是譁眾取寵。 相對《聽風的歌》而言,《 1973 年的彈珠玩具》故事性更強,看完後也會明白村上春機在「老鼠與我」三部曲中想表達那種「少年與成人」的邊界,如果不能順利成為成人,那人該怎麼辦? 主角經濟生活都不虞匱乏。生活在「生活」裡,卻好像無目的無方向地只是活著,但並不是行屍走肉。仍然努力活得自在、活得舒服,但不去愚蠢死腦袋地向一個固定目標突進,也不想去跟人爭奪什麼、追求什麼。「活著」的本身就是目的,「村上式的虛無」其實並不虛無。 只是,人活在社會中,就算甚麼也不做,也會受到別人的注視,因為在這個自己都不能審視自我的時代中,人們卻不自覺地審視他人。 老鼠就是「我」內心的一個分身,「我」和老鼠其實是村上自己的一體兩面。兩者在「我」和老鼠大體上是一同出現的,場景也大半局限在傑氏酒吧中;但是在《 1973 年的彈珠玩具》中開始把「我」和老鼠明確地切割開來,用交替出現兩股故事的方式來對照。 「我」就是因為社會,因為自身等各種原因渴望成為大家眼中的負責任成人,老鼠則是渴望停留在個少年時代的單純,在兩邊的拉扯之中,不是步向自我毀滅,就是其中一方必須死去。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只不過是在好久以前已經死去的時間片斷而已,雖然如此那溫暖的感覺還多少像古老的光一樣,到現在還在我心中徘徊著。」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在老鼠的眼中,我們在少年時不斷地把東西往懷裡抱,這段時間所得到的,就是整個人生所擁有的,之後便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消失。 「不管怎麼進步,怎麼變化,結局都只不過是崩潰的過程而已。」 倒頭來反思,到底甚麼才是「成為成人」呢?故事中兩個主角在經濟上,在自身上也沒有問題,也不需要依賴他人,那到底為甚麼又需要應付大家,成為大家眼中的成人呢? 「一個季節打開門去了,另一個季節則從另一扇門走進來。人們急急忙忙地開門,喂!請等一下,喊道還有一件事忘了呢。可是那裡已經沒有任何人,門關上了。」 到底成人的責任是由誰來決定?由誰來決定誰負責甚麼?是不是不能停留在「少年」呢? 順便一提的是,《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形象首次在這裡出現,而且話題也有延續,都談到井、車站和小鎮。 村上作品可以深入探討的地方很多,隨著村上作品的增加,村上本身的思考模式與內心世界也愈來愈可以拼湊出完整的面貌。隨了能在村上的作品中了解仔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外,也可以藉由閱讀他的作品,了解我們所失去的東西。 如果你喜歡《1973年的彈珠玩具》,可以回去閱讀「老鼠與我」第一部《聽風的歌》,然後閱讀第三部《尋羊冒險記》。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 「我相信有,妳也最好相信。」 #三日介紹三本書 #1973年的彈珠玩具 #村上春樹

香港書展

由於疫情嚴重,第31屆香港書展已經取消,明年再見。

香港書展

NO PHOTO

2 Followers

0 Followings

100 feeds

NO PHOTO

Gina Tam

4 Followers

0 Followings

39 feeds

Gina Tam

柏德烈

9 Followers

39 Followings

374 feeds

柏德烈

余堅

1 Followers

0 Followings

2 feeds

余堅

Yes

0 Followers

0 Followings

2 feeds

Yes

Xoxo

7 Followers

8 Followings

112 feeds

Xoxo

弦夏知懿

0 Followers

1 Followings

27 feeds

弦夏知懿

China

Hong Kong

New Territories

Sha Tin District

Sha Tin District

Hong Kong Island

Wan Chai District

Wan Chai District

Sai Kung District

Sai Kung District

Wan Chai

Kau To

Ma Liu Shui

Tseung Kwan O Village

Tsui Lam

Tsui Lam Estate

Tate's Cairn Highway